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智利驻华大使:相信中国举办冬奥会将成为冬季运动的世界标杆

日期:2021-12-27 21:23:23 来源:人民网

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吴思萱摄

冬奥会是世界各国的盛会,是全球运动员公平竞技的舞台。“冬奥之约”将近,人民网对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Luis Schmidt)进行专访。

“享受在张家口滑雪”

安迪斯山脉为冬季运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智利地域狭长、东西跨度短的特点,拉近了优质滑雪场与城市的距离,为开展冬季运动提供便利,也造就了喜爱冬季运动、重视冬季运动的智利人。施密特告诉我们,“智利中部和南部遍布滑雪胜地。在首都圣地亚哥,开车不到一小时就能抵达城郊的优质滑雪场。智利人常参加各类型冬季运动会,不乏擅长滑雪、单板滑雪和跳台滑雪等冬季项目的‘民间高手’。”

施密特在张家口滑雪。受访者供图

施密特本人也是位不折不扣的滑雪迷,谈起滑雪,他兴致盎然:“我经常与家人一同滑雪,今年在张家口就滑雪了10次,很享受!”

他七八岁时在美国学会滑冰,至今依然保持滑冰的爱好,对冬季运动的喜爱和重视也始终如初。“过去手把手教我的孩子们滑雪,现在他们长大了,喜欢全速滑行,我只能照顾好自己的‘老骨头’,做些轻松休闲式的滑雪。”他笑说。

正因如此,施密特十分关注冬季运动相关赛事。他曾在智利波蒂略滑雪场现场观看世界滑雪锦标赛,对前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杨扬的精彩表现印象深刻,他表示非常期待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

“中国对冬奥会的投入世界一流”

2010年首次担任驻华大使期间,施密特曾多次参观水立方,颇感震撼;现在,他再次见证了水立方的改造和其他一系列高水平的冬奥筹备工作。对中国的投入,大使赞不绝口。

施密特在张家口滑雪。受访者供图

他认为,“中国对冬奥会的投入世界一流,在筹备过程中创造了多个大型比赛设施,令人惊叹!”他形容结合工业遗产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非常惊艳”;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内最具现代化的比赛场地是“一大奇观”;奥运村高标准的设施和服务“完善周到”。

采访中,施密特也分享了他在张家口滑雪的故事,体验了“交通线”连成“生活圈”的巨大变化。他讲到,从北京到张家口滑雪,从过去的驱车三个半小时抵达入住酒店,到现在单程仅需45分钟的高铁,便捷度大幅提升。同时,从过去需要自行带齐滑雪板、靴子等装备前往张家口,到现在的利用场地供应设备实现“随到随滑”,舒适度显著提高。“我对冬季运动甚为了解,也曾在美国和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滑雪,可以说,张家口的比赛场地完全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他评价。

施密特参观冬奥首钢园区。受访者供图

施密特认同并赞扬中国“绿色办奥”的理念:“体育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奥运会更应做到真正的绿色和清洁。”他表示,智利同样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光伏、风能或水力等清洁能源在智利能源矩阵中的占比已达30%,并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看到本届冬奥会筹备中场馆用电100%实现清洁能源供应等“绿色办奥”的各项举措,施密特大为赞赏。

团结与合作是体育的精神所在

施密特坚决反对将冬奥会贴上政治的标签。他强调:“体育不应与政治混作一谈。体育关乎人类的健康,关乎人民间的友好情谊,关乎国家间的交流合作。若将政治问题与体育运动挂钩,一切都将混乱无章。所以,我不赞成将政治与奥运会并为一谈。”在他看来,团结是体育的精神所在,冬奥会这一体育盛事将促进全球的团结与合作,“政治不应该出现在体育赛事中”。

谈及智利的参赛情况,施密特指出:“智利的参赛运动员都是最优秀的选手,为冬奥备战多时。”他介绍,因智利正值盛夏,运动员均在美国和欧洲集训,参赛团队尚未完全确定;女子滑冰和跳台滑雪仍未锁定冬奥席位,在紧张比拼积分后,将决出最优者代表智利出战冬奥。预计届时将有十余名智利运动员参赛,涵盖单板滑雪、障碍滑雪和速度滑冰等项目。

施密特在张家口滑雪。受访者供图

施密特表示,通过冬奥会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展示平台,智利运动员和民众都会看到——“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冬季运动场地和各项设施”。他说:“我相信未来两国在冰雪运动上将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希望智利的冬季项目运动员也能来到中国开展集训和赛季备战。”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中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这一承诺也将通过冬奥会,让世界各国都感受到中国的“冰雪热”,共助“冰雪经济”的发展。施密特在采访中提到了“奥运效应”的可持续性:“冬奥会期间,全世界都会关注中国在实现承诺时的努力,会看到越来越多参与到冬季运动中的中国人,会了解更多中国的文化和旅游元素;冬奥会之后,中国的这一承诺也将带动奥运遗产发挥更大影响,积极推动冬季运动的普及发展。”

施密特称赞:“在看到如此出色的筹备工作后,我相信冬奥会定能成功举办。中国为冬奥盛会所作的努力,也将使中国成为冬季运动的世界标杆。” (人民网记者 吴思萱)

责编:叶壮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