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互联网+”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网上中国)

日期:2022-01-26 06:06:1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一处“政银通办”政务服务代办网点,工作人员帮助市民通过自助设备办理业务。  何五昌摄(人民图片)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税务局的税务人员在为“云办税”体检区的纳税人办理材料核验业务。  张进刚摄(人民图片)

低保网上申报、跨省婚姻登记、居家养老“预约到办”……随着中国政务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民政机构在做好线下服务的同时,依托网络平台开辟线上便民服务新路径,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民政部近日印发《“十四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民政服务”,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民政领域治理和服务,推动更多民政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就近可办”。

“码上办理”真方便

“通过微信公众号就完成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在线申请,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家住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的刘婷遇到了困难,她的母亲突发疾病,急需申请民政救助。在当地民政服务人员的帮助下,刘婷了解到相关救助政策和办理程序,并通过当地民政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完成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在线申请,帮助家庭渡过难关。

过去,群众申报低保、民政救助、残疾人补贴等事项往往需要到相关机构递交资料,乡镇(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还要上门核实才能办理。如今,办事群众只需通过民政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就可完成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保障待遇申请。后台管理员接收申请后,及时按程序开展调查核实、审核审批等工作,符合条件的对象就能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真正实现“线上融合、码上办理”。

老百姓口中的“办事更方便”,离不开民政服务“一网通办”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民政部门在大系统、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支撑下,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各项办事服务持续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为办事群众尤其是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众提供了更为精准方便的服务。

此次发布的《“十四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省级民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同时建设完善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线下主动发现、线上信息共享,做到即时干预、精准救助、综合帮扶,强化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不断推进全国联网的一体化核对工作。

数据“跑腿”效率高

提前预约,身份确认、资料审核、签字盖章……2021年6月1日一早,天津市户籍的刘先生和河北省秦皇岛市户籍的杨女士,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婚姻登记处领到了“跨省通办”结婚证。这是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正式实施后,全国颁发的第一张“跨省通办”结婚证。

“这项政策真是太好了,从出家门到领取结婚证,只用了不到1小时。婚姻登记处还开设了跨区域登记的专门窗口,办理速度更快了。”杨女士表示,对比回户籍地办理结婚证的流程,“跨省通办”只需在必要材料的基础上再提交所在地居住证,就能办理结婚登记,非常方便。

新人们不必再“为爱奔波”,“跨省通办”服务建设功不可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通过系统梳理民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清单,集中汇聚25类7亿条民政数据资源,初步形成全口径、全覆盖的民政信息资源库,为结婚登记“跨省通办”等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撑,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婚姻登记为例,目前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不仅办理便捷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还可以有效预防重婚、骗婚等违法行为发生。

除了异地“领证”,更多跨省民政服务也正成为新常态。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朱宗尧介绍,长三角正推行落户人员跨省户口网上迁移、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等“多地联办”服务,避免群众跨省市来回奔波。截至2021年7月,已有119个高频事项或服务实现长三角“跨省通办”,全程网办超508万件。朱宗尧表示,下一步将推出更多高频服务上线,让长三角区域企业群众享受更多“同城服务”。

智慧养老更贴心

在诸多民政事务中,养老服务一直是不少人关心的事项。《规划》明确指出,要发挥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作用,建设全国养老服务数据库,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智能化水平。一段时间以来,多地民政部门纷纷打造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信息咨询和生活服务。

不久前,由四川省遂宁市民政局打造的“遂州养老”小程序正式上线,为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内容全面、信息权威、便捷实用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预约生活照料、寻找养老机构、查询养老政策……一系列养老服务需求在小程序中直观呈现出来。

“平台含有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志愿服务等9个服务模板,涉及个人卫生清理、上门聊天陪伴等。”遂宁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遂州养老”小程序还设有高龄补贴申请、养老机构查询、老年大学报名等功能,涵盖老年人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截至目前,通过小程序申请、年审的高龄老人达2万余人,试点推出的生活照料服务项目已累计服务17万人次。

在全力推进养老服务实现“掌上办”“指尖办”的同时,多地民政部门也充分考虑到老年人不熟悉网络、智能设备使用等问题,在保留电话咨询、线下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预约到办”的“菜单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前期走访,将老人信息、需求录入区域智慧养老服务数据平台,建立家政、理发、送餐等服务“菜单”,主动为居家老人提供“精准化”上门服务。

有业内人士表示,各级民政部门未来应加快普及智慧服务,免费开展老年人、残疾人等信息弱势群体的常态化数字技能帮扶,有效提升其在数字设备使用、在线服务获取等方面的体验感、获得感,消除数字鸿沟,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在供需层面实现精准对接。(本报记者 金 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1月26日   第 08 版)

责编:闫宇航

标签: “互联网+”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网上中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