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除夕夜,北京这群年轻人在中高风险区的服务“不打烊”

日期:2022-02-01 06:06:31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3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尚君 刘世昕)

今天是除夕。

身穿防护服,任克若在狭小的胡同间辗转腾挪,将两大包年夜饭的食材送到居民的家门口。

抬着丰台区为封、管控区居民配送的年货礼包,丁一和刘博没歇气地爬上六楼,为居民配送物资。

解清华和同事们忙碌地用他们设计的小程序,统计着居民们买菜和用药需求,快速高效的操作获得居民一致好评,他们是万柳西园社区年轻的“守护者”……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丰台区的青年党员、团员、青年志愿者第一时间响应号召,集结到战疫一线。玉泉营街道、新村街道、王佐镇等中高风险地区,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从协助大数据精准流调,到保障全员核酸检测;从多方面筹措、配送物资,到全面服务封控区、管控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安全健康,丰台区这群年轻人用特殊的方式打开了新的一年。

防护服、护目镜之下,很多居民看不清他们的模样,只留下再普通不过的话语:“谢谢”“你们辛苦了”。

与病毒“短兵相接”

一波疫情袭来,最先入场战斗的是流调和消杀人员。

接到北京本轮疫情病例报告后,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支部书记李若曦背起50斤重的消毒器械,进入西南郊冷库、华兴饭庄、万柳园小区等病例曾经活动过的场所展开消杀。

别看他年轻,已经是与新冠病毒较量的“老手”。2020年新发地疫情,李若曦是一名流调队员。那时的工作就像侦探破案,要层层推理、抽丝剥茧,细致入微地找到传播的链条。

而这次,李若曦和团队主要负责疫情防控的现场消毒,直接与病毒“短兵相接”。哪里出现了病例,他们便尽快抵达哪里。进入现场后,李若曦一边细致消毒,一边在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过了一遍流调报告,检索哪些信息与病例的记忆发生偏差、产生疏漏,要尽快弥补。

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团支部书记李若曦和同事在防疫一线。(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大数据流调员,“基建狂魔”苏磊还是个“新兵”。1月21日中午,中建五局北京分公司接到丰台团区委的志愿服务招募信息,来自基层项目部的10位团员青年就地组建起了志愿服务队,两个小时后便投入到玉泉营街道工作。

当天拿到大数据筛查的名单,苏磊在电话里“流调”了上千人。确认时空轨迹、补全身份信息、做好防控要求的解答,每一通电话少则5分钟多则20分钟。偶尔,电话那头也会有牢骚,苏磊和团队摸索出了一套办法应对,比如:根据身份证号判断被访者的年龄,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遇到岁数大的人尽量先打;再比如,沟通的方式也要适当转变,以唠家常、多安慰为主。

“几十年没打过这么多电话。”在街道“流调”四天,苏磊和团队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他也在这次疫情中禁受住了考验。

为了居民的年夜饭,他们愿意多跑几趟

万柳园小区紧邻此次冷库“风暴眼”的西南郊冷库,是疫情防控的核心地带。

1月20日,来自丰台区生态环境局的8名干部“下沉”到万柳园小区开展支援工作。一天后,万柳园小区因出现多起病例,升级为高风险地区。他们也被封控于此,开启了守护万柳园的奋战模式。

小区进入封闭管理后,居民采买的物资统一由下沉干部和志愿者挨家挨户配送上门。有点年头的万柳园小区是6层板楼,没有电梯,路也不平整,送货全靠用车推、用手拎、用肩扛。

丰台区生态环境保护局下沉干部在小区帮忙送物资。(受访者供图)

小区门口的物资总是堆得像小山,“要用小跑的速度,才能送完”,刘博第一次参与疫情防控,有一次,一户人家买了4大箱桶装水,他和同事俩人抬了上去,“居民也特别不好意思,不停地解释,要过年了,就怕过几天快递不给送了。”

丁一是个女同志,这几天,经她手出去的物资得有千余件,“做梦都在送菜”,菜蛋肉奶都是小活儿,她和同事还搬过一百来斤的米面、几十斤一袋的猫粮狗粮、成箱成箱的饮料,“一开始每层楼都歇,现在练出来了。”丁一说。

万柳园小区有上千户居民,为了老百姓过个祥和年,吃上一餐丰盛的年夜饭,他们愿意“为他们多跑几趟路”。

身穿防护服,他们推着满载的超市购物车,在居民楼间穿梭;寒冬腊月,口罩里挂着水珠,面罩起了雾,他们的贴身衣物被汗水打湿。只要居民有需要,他们的任务进度条可以随时被拉满。

封控第三天的深夜,刚刚交班的丁一接到居民的求助电话,一位97岁的老人快断药了。她立刻回到岗位穿上防护服,在寒风中等待家属送药,最快速度将药品转交到老人的手上。

对年轻的下沉干部和志愿者来说,每天都有可能离病毒最近。

作为高风险区,他们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完成上门核酸取样的任务,挨家挨户扫描登记信息。工作过程中,有可能接触到确诊病例以及密接者,他们随时会与病毒擦肩而过。

工作起来“金”点子不少

位于玉泉营街道的中风险地区万柳西园,来了两位丰台团区委的“下沉”干部,解清华和任克若。别看他们是90后,工作起来“金”点子不少。

万柳西园社区日均菜量需求大,用药需求也很高。最开始,居民在每个楼的微信群中发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再对上百单信息进行手动统计,费时、费力还有可能有疏漏,难以有效保障居民菜药供应。

在多方支持下,解清华联合团区委的同事们,开发、设计、制作了封控区居民线上蔬菜采购和药品需求收集小程序。居民可以通过小程序实现生活物品的预订、付款和药品需求的登记。“订购信息通过后台实时导出,对接给采购人员,实现了居民需求登记、后台数据整理、采购人员对接、送菜送药上门的一条龙服务。”解清华说。

丰台团区委干部下沉在防疫一线。(受访者供图)

“韭菜茴香+1,葱姜蒜+1”“酱油+1,苹果梨+1,排骨+1”……清单里,总有居民提到“蔬菜包”这个词,解清华解释,这是购买蔬菜的组合套餐,“蔬菜种类多,我们把大家经常购买的蔬菜放到一起,蔬菜包A有12种菜,B有11种,供居民选择,以此减轻采购人员的压力。”

最近几天,任克若换防到万柳西园社区的平房区工作。平房区的胡同局促狭小,门牌号常被杂物遮挡住。初来乍到,因为不熟悉地形,他和同事绕了好多弯路。为了提高效率,每送一次货,便在心里默默记下居民家的位置,路走多了,他们也就成了平房区“行走的地图”。

任克若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最难的是夜间采样工作。平房区基础设施差,医护人员带着设备入户检测行动不便。任克若和属地的社工、民警开了一次对接会,优化工作流程。

1月29日,丰台启动新一轮核酸检测。平房区被一分为二,两个主路口分别设置一个检测点,两人一组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检测。在社区民警的协调下,居民有序排队,一个小时内任克若所负责的区域取样全部完成。

疫情尚未结束,这群年轻人的服务“不打烊”。

今天凌晨4点半,城市还在睡着,社工乔莹已经到了早餐点,把130份早餐整齐地码在了后座上,为了让社区同事吃口热乎的,他将车里的暖风调到最大。心理咨询师苏峰仍然保持待命的状态,用心守候每一次丰台群众的来电。

过了除夕,就是虎年。关于这段抗疫经历,任克若感慨,疫情下,身边每个平凡和渺小的人,都本能地释放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生活的热爱,“青年人的担当朝气、中国人的精神底色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标签: 除夕夜 北京这群年轻人在中高风险区的服务“不打烊”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