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经济  > 正文

“东风”就绪,只待航天员回家

日期:2022-04-15 05:39:18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通讯员 张梦

随着半年的太空之旅进入尾声,神舟十三号将按计划踏上归程,3名航天员“回家”进入倒计时。

近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分队为了顺利迎回3名航天员,联合其他搜救力量,在东风着陆场展开了针对性演练。

“接航天员回家,东风着陆场准备好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说。

东风着陆场地处我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这里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冬季干冷,夏季炎热,少雨多风。这里有沙漠、戈壁、山地,基本涵盖了需要进行试验的各种着陆地形。

2021年10月16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就是在这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如今,半年过去,航天员即将回家,东风着陆场也即将再次迎接英雄凯旋。

卞韩城说,“转正”前,东风着陆场一直作为四子王旗着陆场的备用着陆场。2016年6月26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返回。这是东风着陆场首次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启用。

此后,东风着陆场“露脸”的次数就变多了。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始,着陆场则由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如今,东风着陆场准备就绪,正在等待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归来。

“作为国内目前唯一一支专业化航天搜救力量,舱落人到,这是我们搜救分队制定的最低目标也是最高要求,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护送航天员回家。”该分队分队长杜运新说。

搜救分队组训人员设置无人机操作、直升机索降及抗眩晕训练等训练科目,从难从严开展实操模拟训练,真正使训练内容与任务需求、条件设置与实战环境、训练标准与任务要求相一致持,持续兴起实战实训,全时待战的热潮。

“训练是任务的预演,必须坚持任务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切实把搜救队员置于最坏环境、让大家做好最坏打算,在复杂条件下摔打锤炼搜救队员们。”搜救分队组训负责人李林哲说。

作为此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着陆场,东风着陆场与四子王旗着陆场相比,有哪些优势?

“仅需一支搜救力量即可满足各任务段的搜救任务需求。”卞韩城说,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东风着陆场,部署一支搜救力量,就可在发射、运行、返回各个任务段执行多样化搜救任务,不仅可以搜救飞船回收舱,还可以搜索火箭残骸和完成航天员应急搜救任务常态化值守。

他还提到,东风着陆场建设维持费用低,搜救能力强。可以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人力资源和测控、通信、气象、医疗、运输与后勤保障等设施设备,以规模有限的专业搜救力量为主,随时可组成功能体系完备、专业门类齐全的搜救队伍,能更好地统筹利用资源,既可降低着陆场建设和维持费用,又可保持强大搜救能力。

“下面通报落点坐标……”在第四次预报落点后,空中分队收拢飞行,经过12分钟的搜索后,空中分队2号搜索机率先发现目标。

“各组注意,2号搜索直升机目视发现返回舱,舱体呈直立状态……返回舱着陆地形较为开阔,但西侧有部分梭梭林且伴有软戈壁,请各小组注意绕开……”

空中分队闻令而动,其余搜索直升机迅速到达返回舱上空,马上集结组织现场降落,地面分队也快速向着陆点集结,地面各分队依次从待所属搜救区域到达现场,空地协同展开作业。

搜救队员相继展开处置:开展警戒区建立、便携站架设、舱外无水肼浓度检测、舱体状态检查、开舱门、建立通信链路、进行现场图像传输、搭建医监医保帐篷等处置工作。

――这是神舟十三号搜救任务的演练现场。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之战,又是东风着陆场再次向全世界亮相的荣誉之战,更是打响了2022年度决战决胜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开局之战。”搜救分队书记侯万禄说,目前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安全返回。

气象条件是制约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的重要因素,及时捕捉天气变化是确定返回窗口的重要基础。随着返回任务临近,气象保障也进入关键时期。

气象保障团队根据以往经验,在返回任务前3个月,就开始对近10年着陆场4月的历史天气图进行翻查、比对分析、总结内在规律、反复研究环流形势、归纳预报着眼点、将复杂的天气系统分支为一个个气象要素进行深入剖析,以最大可能规避其对返回任务进程产生的不利影响。

“我们从2月中旬就开展了中期天气预报考核训练,每天要收集气球探空、卫星云图等4大类20余种天气要素的数据,每周对任务区进行7天的预报要素考核,积累了丰富的春季中期天气预报经验”。气象团队负责人杨静俭说。

如果说预报精准是顶在前面的“直接答案”,那么监测精密就是那份永不中断的“参考答案”。气象保障科技人员康林在工作笔记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包括数值预报各时次的稳定性、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降水条件、起沙条件、风速和能见度的演变情况等。

杨静俭说,精准的天气预报奠定了航天任务成功的“底气”,而精准预报的背后,正是一批气象保障人员在“大显身手”。紧盯云图的慧眼、周而复始的查阅分析统计,气象保障团队的科技人员总是在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强大的责任心为每一次任务保驾护航。

“观云测天”其实并没有想象那么浪漫,气象保障团队的科技人员每一次任务都带着压力在不同的赛道奔跑,飞船要返航,航天员要回家,一切必定要万无一失。

记者了解到,在返回之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还有物资清点转移、舱内环境清洁维护、打包下行物品、设置无人飞行模式、检查飞船工作状态、身体监测等工作。接下来,3名航天员即将启程回到祖国怀抱。

标签: 东风就绪 只待航天员回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