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经济  > 正文

视频 | 为了配药这件事 这个社区整理出了一份参考答案

日期:2022-04-15 22:32:49 来源:新民晚报

4月13日,上海下了近半个月来的第一场雨。

普陀区秋水云庐居委会的办公室里,党总支书记高伟俊持续不断地接着电话。“好的,我记下来,你别急。”他面前的文稿纸已写满了好几页,这是当天的配药需求。电话还没放下,志愿者吴冰健和张同学穿着大白防护服进了屋,他们从居民手里收来了配药的相关材料。

这天,负责外勤的小吴要去曙光医院和瑞金医院取药,根据他规划的路线,来回差不多10公里。屋外风大雨大,小伙子在防护服外套上了一件红色薄膜雨衣。在路边解锁一辆单车,出发。

不到30分钟,那件红色雨衣刺破雨幕,出现在曙光医院门外的小路上。吴冰健麻溜地上楼,提交材料,取到药品后,塞进用黄色塑料袋包裹的背包里。又解锁一辆单车,再次高速冲入雨幕,带药回家。

需求太大

书记电话被打爆

图说:在秋水云庐居委会内,党总支书记高伟俊电话不断,大多数电话都是来问配药事宜

高伟俊和很多居委书记一样。在这次疫情中,他的电话最先被打爆。

手机号码公开后,高伟俊凌晨3点都接到过求助电话。但和其他求助不一样,配药作为刚需,基数大、信息杂,“最开始的几天,根本没有时间考虑配药的事,需求太大了,我想了想,得把志愿者组织起来。”

经过几天磨合,一个职责分明的配药志愿者小组在社区出现:居委会负责接单,志愿者下沉楼组收集材料,熟手去医院配药,另有持证专车应对紧急情况……这份极有效率的配药“作业”是如何完成的?来看流程。

提升效率

信息全面是关键

在整个配药流程中,高伟俊所在的居委是第一环,负责外勤取药的吴冰健是最后一环。

小吴是“90后”,一名摄影师,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男人。

刚开始配药时,吴冰健对医疗系统并不熟悉。社区配药志愿者每次出门,都背负着“全村人的希望”,带着一二十本病历本是常态。在医院配药时,他发现同名药品还细分为片剂、溶剂、针剂等等。遇到吃不准的情况,志愿者需要 再给居民打电话确认,极为浪费时间。于是,这项核对工作被移到前序环节“预置”解决。

图说:配药小组整理的配药小贴士,在为居民配药前会进行告知提醒。同时,志愿者也准备了一份样本,供居民比照

在配药小组整理出的指南中写道,居民提供配药材料时,除需告知挂号科室、药名外,还应附上药盒或照片。吴冰健告诉记者,正是这些细节,提高了配药效率。“有一次我带着十几本病历本去配药,医生看到我准备的材料很高兴,转身就去拿药了。因为我一次性提供了她所需的所有信息,减轻了她的负担。”

理顺流程

主动挖人才“入伙”

图说:另一位志愿者小张今年高一,在上课之余,她也积极帮助邻居们。她说,家里也有病人,知道药的重要

高伟俊说,流程理顺后,小组用3天时间解决了之前积压的配药需求——足足有近200单。目前小区一天大约有15本配药需求,基本可以做到当天处理完毕。

和吴冰健一起忙前忙后的张同学今年才高一,这两天,她在帮忙汇总居民的病历本。

病人的急迫,小张很懂。她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是癌症病人:“这个人群每天都要吃药,且药不能断,他们的药有时候会精确到1/4颗。”一开始,她为自己楼组统计和发放药品,做得井井有条。吴冰健发现了人才,就请小张“入伙”,她的生活节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消杀、收卡、分药……现在,张同学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着志愿服务。

多配一本

多一人安心睡觉

图说:4月13日,上海大雨。志愿者吴冰健骑共享单车前往医院配药。从4月8日开始,吴冰健几乎每天都会去一趟医院

高伟俊告诉记者:“不夸张地说,我每天工作18个小时,15个小时都在对接配药的事情。”吴冰健则表示,不能对身边的痛苦视而不见,尤其是自己有能力做点什么的时候。“今天多配一本(药),就可以多一个人安心睡觉。只要我尽力了,我也可以睡得安心。”(新民晚报 萧君玮 陈炅玮)

责编:张靖雯

标签: 为了配药这件事 这个社区整理出了一份参考答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