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经济  > 正文

生命抢救不停摆!华山医院三台神经外科手术同期开展,患者均转危为安

日期:2022-04-19 21:35:29 来源:文汇报

24岁左颞脑出血小伙小韦的紧急手术正在进行中

疫情下的上海,医务人员为控制疫情日夜奋战,但生命抢救也从未停歇。

4月18日下午,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负压手术室、医院手术中心内,3台神经外科手术几乎同时开展。脑血管,脑肿瘤,创伤重症三组专家“全副武装”,在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的配合下,为封控区转运来的24岁小伙、72岁孤寡老人和35岁的快递公司员工紧急开展手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至当晚10点,手术均顺利结束,三位患者平安返回病房。在病房、线上焦急等候的家属,时刻关注进展的医院各部门医护人员放下了悬着的心,互道一声感谢和辛苦。

18日凌晨,华山医院抗冠秘书处负责人、医务处处长王惠英接神经外科总院执行主任朱巍教授电话告知,经专家组评估,16日因左颞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创伤重症组吴雪海教授收治入华山神经外科、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39病区过渡病房的24岁年轻人小韦情况加重,意识状态GCS评分下降,CT提示脑疝风险,可能随时需要手术!

这是一种颅高压危象,小伙子因颅内压增高导致部分脑组织被挤压移位,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和脑干组织,情况危急。在抗冠秘书处的统筹协调下,院内相关流程立即启动,流调、评估、转运、手术、病房准备、消杀,工作群中,各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得到通知,连夜确认流程,做好准备。

18日凌晨4点半,35岁的浦东快递公司员工刘师傅因头痛头晕半月,加重至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经同伴呼叫120救护车转院至华山急诊,CT提示:右侧小脑4-5厘米巨大占位,伴脑积水。

一大清早,神经外科脑胶质瘤中心副主任吴劲松教授与当日神经外科急诊值班朱凤平医生至急诊查房发现,患者颅内占位导致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产生大量脑积水已明显引发颅内压过高,也需尽快进行脑室外引流以稳定情况!

而几乎就在同时,17日下午从封控区至外院急诊就诊,又经120转入华山医院急诊的72岁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男性患者情况也在进行性加重,入院时血肿压迫已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排尿功能,并导致一侧偏瘫、行走困难,此刻双侧瞳孔变大,同样面临脑疝风险。

人命关天,三台手术,每台都非开不可。怎么做,对患者、对医护、对医院才更安全?

工作群里,院感科主任杨帆教授,急诊科主任助理杨敏婕医生与神经外科专家组你来我往几轮对谈:紧急程度?感染风险?转运路线?具体方案很快确定。

经细致流调及感控详细评估,刘师傅因病在快递公司休息半月、入院前数日无核酸报告,靳老先生上一次核酸检测后又在外院急诊停留过,两人入院后仅有抗原和一次核酸快检结果,均存在较大感染风险,需经特殊通道在门诊负压手术室手术;小伙小韦早一日入院,已有两次核酸阴性结果,危急情况下,可经专门转运通道转至医院手术中心手术。

由于三位患者都来自封控区,且都是急诊紧急入院,无法完全排除风险,转运、医护、消杀团队需着“大白”上阵,并由后勤保障部门实时对检查、转运及手术场所进行消杀。

方案确定,分头执行!

下午1点,在后勤、保卫等部门全力配合下,小韦被顺利从过渡病房转运至总院手术中心。已等候着的“大白”朱巍教授主刀在一助虞剑副教授、二助朱侗明医生,巡回护士陆小露、洗手护士李凡,麻醉医生刘洁、史瑞珍的配合下,历时约3个小时,顺利完成脑内血肿清及血管畸形团切除手术。

术后CT复查显示:患者颅内高压情况明显好转,压迫去除,转危为安,有望彻底康复。

返回病房时,从外地赶来照顾儿子的孩子父亲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朱巍教授在确定手术切口位置

与此同时,靳老先生特殊的术前谈话正“在线”进行。右臂缺失的靳老先生是独居的孤残老人,日常一日三餐由街道居委照顾,封控期间,居委工作人员注意到了老人腿脚不便、有尿持续失禁现象,联系了他居住在浦东的姐妹,经家人联系转运至急诊,并最终由120送至华山。

由于没有直系亲属在场,陪同就诊的姐夫一时拿不定主意,提出术前谈话可“云”进行,医疗团队也表示理解支持。在与老人5位家人的“连线”中,主治医生王潇文将朱巍教授团队制定的手术方案详细告知:考虑到老先生既往有冠心病史,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加大术中出血风险,医疗团队特意首选局麻手术下放置引流管,备以全麻,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家属被团队的专业和细致感动,在视频会议上一一“表决”,全部同意手术。

14:50,老先生被转运至门诊二楼负压手术室,当日住院总王潇文医生主刀,在范振医生,沈寒沁,宋欢护士的配合下,顺利完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钻孔引流。

16:41,手术结束,复查完CT、转回过渡病房时,老先生的偏瘫和偏瘫均已明显缓解,语言功能也明显提升。激动的姐夫感激万分,赶紧再次“连线”亲人告知这一好消息。

王潇文医生手术中

1个半小时消杀,负压手术室再次启用。

35岁的刘师傅被转运至手术室,在吴劲松教授的指导下,朱凤平医生为刘师傅开展了脑室外引流+Ommaya储液囊植入术。这一术式使医生在术中、术后可持续进行脑脊液引流,缓解了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的生命危险,并为亚急性期综合治疗打好基础,手术历时一个小时。术后复查CT显示,颅内高压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病人从死亡线上被救了回来。

吴劲松教授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顺利,最后一位病人已经安全转运至留观病房。”

晚上11点多,随着最后一位病人返回,全程关注的医院领导,参与统筹、指导与调度的医院抗冠秘书处、院感、后勤、保卫等部门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

三台手术后,深夜的神经外科工作群开始了一场在线讨论。参与手术的医生将三台手术一一“复盘”,结合此前宝山院区新冠救治定点医院、虹桥院区高风险负压神经外科手术相关工作经验,就此特殊时期手术的流程、经验一一总结、分享,流程梳理。时刻关心、关注进展的华山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教授也在群里为团队专业、高效的运转点赞。

急诊特殊通道转运

华山医院总院手术室科护士长李根娣介绍,封控期间,看似“平静”的医院手术室,其实经常上演这样的“生死救援”。

当天,除了这三例神经外科急诊室手术,另有神经外科平诊手术、肾病科手术同时开展。

封控以来,普外科,手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胰腺外科等学科也经常“奔波”在手术室,开展急诊、平诊手术。为此,在华山医院统一协调下,手术中心特意将六楼手术室单独辟出,接受有新冠感染风险患者的紧急手术,工勤、保卫、后勤人员随时待命,救援、消杀,确保手术室安全。

家属激动的泪水,医生湿透的汗水交织,让疫情下一场场生死救援显得格外动人。

“神经外科有很多急诊手术,这个特殊时期,很多患者将希望寄托在华山医院,只要是必须开的刀,即使条件再艰难,我们也一定开,甚至有些患者有顾虑,我们专业判断风险后也会尽力说服他们。医者仁心,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朱巍教授说。

责编:张靖雯

标签: 生命抢救不停摆华山医院三台神经外科手术同期开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