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经济  > 正文

最新资讯:香港故事|“利是”封上的百家姓

日期:2023-01-24 15:47: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这是香港一家店铺销售的百家姓利是封(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新华社香港1月23日电从“赵钱孙李”到“司徒”“欧阳”——在香港,人们可以买到专属自己姓氏的“利是”封。


(资料图)

“恭喜发财!利是逗来!”在香港,“利是”即压岁钱,又称“利事”或“利市”,取其大吉大利、好运到来之意。

派利是,主要是长辈和已婚人士对晚辈、孩童等的心意表达。不管里头“内容”如何,用来装压岁钱的利是封,自带几分新岁喜气。

有生肖套印,有新年祝福;包装或鲜红熠熠,或金光灿灿……在众多款式中,一些利是封的封套上只印有姓氏。

这是香港铜锣湾罗素街一家销售利是封的店铺(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铜锣湾罗素街一家店铺里,不到30平方米的面积,华夏百家汇聚一堂。从以前被称为“喜帖街”的湾仔利东街,到如今寸土寸金的商圈核心地带,百家姓利是封始终是店里的畅销款。

这种利是封突出姓氏,尽显个人风格。其最常见的封面是烫金设计,各种姓氏以楷体展示,材质一般采用梨纹纸或布纹纸,没有复杂图案和累赘修饰,更易让人分辨。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它也逐渐采用镭射雕刻和浮雕等设计,样式更加丰富,简单却不失精彩。

销售利是封超过20年的店铺老板吴女士有很多熟客,他们不仅来自香港本地,还有为数不少的海外华人。

“每年有大批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的海外华人特地到香港购买印有姓氏的利是封。”吴女士说,“有的海外华人可能不认得中文,但可以将拼音说出来,我就按照他们提供的拼音寻找对应的姓氏利是封。”

“他们拿到后都很开心,这就是人们对中华传统的认同。”她说。

事实上,只有一个手掌般大小的利是封,不仅包裹着寓意平安的压岁钱、寄放了对亲友的真挚祝福,它还见证了香港社会变迁中浓缩的中华文化。

香港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郑宝鸿展示自己收藏的利是封(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香港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郑宝鸿收藏了不同年代的利是封。在其位于上环的店铺里,这些利是封在展示柜上一一陈列。在他看来,每个年代的利是封都是极为宝贵的回忆。

“我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出生,当时父母给我的利是很简单,只是用一张红纸包住一两枚铜钱,在除夕夜里放到我的枕头下。”郑宝鸿说,随着年月流逝,利是封的设计和包裹其中的钱币都在不断变化。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香港,印刷业不断发展,每年年底都会有工厂印刷利是封,上面大多印有各种美好寓意的图案。郑宝鸿拿出一个生产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利是封介绍说,红底、金色竹子、“竹报平安”字样是其主要特点。

“上世纪六十年代,利是封迎来比较关键性的变化,封面上增添了彩色图案,很多知名公司开始用利是封作宣传。”郑宝鸿说,百家姓利是封也是在这时流行起来。

郑宝鸿记得,他十多岁时,曾收到一位张姓商人长辈的利是,利是封上印有“张”的字样,里面装着一张50港元的纸币,这在当时是一封大利是。

“大家都很喜欢印有姓氏的利是封,因为派利是时可以让对方记住自己的心意。”郑宝鸿说,当时正值香港经济起飞,做生意的人出手特别阔绰,印上姓氏的利是封也可当作一张名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塑胶工业蓬勃发展,塑胶利是封也应运而生。除了传统的长方形利是封,还有圆形的小型利是封专门用来装硬币。

尽管随着电子支付在香港越来越普及,多家银行也纷纷推出“电子利是”,然而人们似乎更喜欢以传统方式向亲友送上节日祝贺。春节前夕,大批香港市民于银行门外排队等换新钞票,就是显见的证明。

“亲手派利是不仅是派送,更重要的是传递祝福和心意。”郑宝鸿说。

吴女士赞同这个说法。她更觉得,卖利是封也是一项充满人情味的工作。“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收到利是,那种兴奋和快乐是无法替代的。现在我也希望通过精致的利是封,让顾客记住这些美好的时刻。”她说。

这是香港一家店铺销售的百家姓利是封(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老板,有没有适合新婚人士用的利是封呀?”刚刚新婚的张小姐,经过吴女士的推荐后,选中了写有“张”字的利是封。

“小时候父母就给我带有姓氏的利是封,现在我也可以派利是了,希望能将这项中华传统延续下去,这可是一笔文化财富。”张小姐笑言。

责编:秦雅楠

标签: 香港故事|利是封上的百家姓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