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经济  > 正文

广开食源,让大国粮仓更殷实(现场评论·开局之年共奋进①)_世界头条

日期:2023-01-30 09:46:02 来源:人民日报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聚焦各地区各部门开局起步的生动实践,与广大读者一道凝心聚力、勇毅前行,以斗争精神迎接挑战,以奋进拼搏开辟未来。

——编  者  


【资料图】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

“头顶一颗大太阳,眼前一片雪茫茫,脚底下用力腰使劲啊,拉网的汉子笑脸扬啊!”岁末年初,“2022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活动在地处牡丹江市的镜泊湖成功举行。在渔工们高亢的号子声中,大网缓缓拉出,数万尾鲜鱼跃出水面。霎时间,鱼腾冰湖,银鳞耀日,甚是喜人。

这场集赏鱼、乐鱼、品鱼、购鱼于一体的冰雪渔业嘉年华,成为展示黑龙江渔猎文化、推介冰雪旅游的一扇窗口,也是黑龙江发展冷水渔业、践行大食物观的一项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黑龙江土地辽阔、森林广袤、水系发达,蕴藏着富集的食物资源,正以实际行动书写践行大食物观的新篇章。

“2022年种了300多亩玉米,去掉农资等成本,至少能赚10多万元。”记者采访时,汤原县北靠山村村民梁振友正为今年春耕准备农资。去年,老梁满了“粮袋子”,也鼓了“钱袋子”。他高兴地说:“种粮不光有秸秆还田、地力保护等补贴,政府还把地块升级成高标准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田地肥、政策好、收益佳,农民种粮劲头足。

践行大食物观,重点是粮食,基础是耕地。黑龙江地处黑土区,耕地面积达2.579亿亩,保护好沃土才能确保粮食产量。近年来,黑龙江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综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措施,确保黑土耕地总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质量有提升、产能可持续。前不久,黑龙江再次明确: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才能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吃得饱,更要吃得好。践行大食物观,就要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这需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向森林要食物。来到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大兴安岭地区,生产车间里一派火热景象。蓝莓、木耳、蘑菇……工人们忙着对林果、林菌等林下绿色食品进行深加工。森林是天然“大粮库”,黑龙江森林面积达21万平方公里,已经打造了林粮、林菜、林下养殖等系列森林食品,生态森林食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向江河湖泊要食物。走进抚远市冬捕节现场,听着“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的歌声,可以参与大网拉鱼、品尝鲜鱼等特色活动,感受赫哲族渔猎文化。发挥生态、气候和资源优势,发展冷水渔业养殖加工,构建鱼仓冷链物流体系,“龙江鱼”一定能游上更多人的餐桌。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钻进玻璃智能温室大棚,果蔬香气扑面而来。气候冷凉、病虫害少,适宜露天种植;科技支撑、智能控温,适合多元种植。再加上利用“北菜南销”的时间窗口,发展起来的设施农业,有力保障了“菜篮子”。找准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结合点,发挥自然条件、农业科技等优势,在寒地果蔬生产基地里能够确保农产品绿色优质、高产高效。

镜泊湖上唱渔歌,广开食源耘天下。采访时,难忘镜泊湖上的大型机械绞盘哗哗转动,一条条胖头鱼四处翻滚,悠长的号子声从冰面传向远方,跳跃着丰收的音符。鱼肥人欢笑,喜迎新一年。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就能更好端牢中国饭碗、创造品质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作者郝迎灿为本报黑龙江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30日 05 版)

责编:庞晟

标签: 广开食源 让大国粮仓更殷实(现场评论开局之年共奋进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