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美式安全丨火车脱轨爆炸 枪案此起彼伏,美国安全观已脱靶
当地时间17日,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正式开幕。这是各国高层决策者和学者探讨国际重大安全问题、交换意见的重要平台,今年,有近100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出席会议。
其中,为了显示对“安全”的重视,美国派出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副总统带领着数十名代表出席,其中还包括国会参议院两党领袖。
这支代表团能否充分“代表”美国谈论安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最近美国国内的不安情绪在蔓延,却是事实。
(相关资料图)
当地时间2月16日,美国又有一辆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发生了脱轨事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前的脱轨事件,还在质疑声中无法善后收尾。
就在这个当口,又发生的枪击案件,使得拜登在最近的公开讲话中,不得不承认美国有太多社区被枪支暴力摧毁。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深入这些安全事故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更加值得注意的深层问题,一些职能部门的走样行为,透露出美国的安全观,已经脱靶。
从这两天依旧很受关注的“气球”说起,美国转移安全问题焦点的做法,一再被狠狠打脸。
多名美国官员终于承认,此前被击落的“气球”可能是意外飞入美国空域。此外,白宫也承认,随后击落的另外3枚,“很可能属于商业或研究机构”。
至此,美国自导自演的这出闹剧,以一地鸡毛收场。
一开始就高调要求彻查“间谍气球”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可以说是白忙活了一场。
这样的“敬业”精神,如果用在其他方面,也许早就有了突破。
尤其是美国的顽疾,枪击问题。FBI难辞其咎。
FBI对全美的枪击案进行监测和提前干预——控制枪击案,主要得靠预防。
根据对2000年至2021年活跃枪击案的统计,有57.5%的案件,在警察赶到现场前就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说,靠事后处置,基本来不及。
2月13日刚刚发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枪击案,枪手打死3人,打伤5人。
案件发生之前,嫌疑人就已经表现出了暴力倾向:他曾经威胁过另外两所学校,并且还有非法持枪的历史,甚至因此被逮捕过。
案件并非没有预兆。如果早些采取措施,或许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
但一直到了2月16日,案件发生后的第三天,才出现了FBI开始介入调查的消息。
事实上,FBI曾系统性地无视事前线索,导致枪击案的前期防线垮塌。
2018年的帕克兰校园枪击案就很典型,这起案件最终造成了17名学生和教职工丧生,17人受伤的结果,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
在案件发生前,FBI曾两次收到过线索。这些线索讲得已经十分具体:凶手的熟人提供了凶手的个人信息、恐怖言论、异常的心理状态和购买枪支的行为等等。
诡异的是,当时,FBI的电话接线员将信息整合,报告至上级,最终被认定为“没有价值”。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失误?一组数据,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当时,FBI中心有142名文职人员负责这类线索,这142个离美国民众最近的“触角”,却存在着经验不足、工作重量不重质等等硬伤:
这些人很多都没有执法经验,在8周的培训后就匆匆上岗,他们拿着甚至远低于当地收入中位数的工资,却又面临着庞大的工作量。
可以看出,FBI事实上是在基于最低管理成本处置国内安全问题。处理国内安全问题已经这般捉襟见肘,FBI却还把有限的精力投向外部安全诉求。
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里,FBI涉及中国的调查激增13倍。两年多前,FBI局长亲口承认,现在平均每10小时就要启动一起与中国有关的调查。
这也造就了今天的闹剧,顾不上枪击案的FBI,却一头扎入调查无害的“气球”。当所谓的外部威胁越来越多地侵占美国所谓“国家安全”的叙事,民众的安全底线就会被一再地压低。
2023年开年到现在,美国的大规模枪击案数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到2月13日,美国已经发生了67起大型枪击案,也就是说,现在的美国,平均每天至少要发生一起大规模枪击案。在此期间,FBI饱受诟病,甚至被称为美国枪击案的间接推手。
美国安全观的扭曲同样暴露在另外一起安全事件中。
2月3日,俄亥俄州一列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脱轨并着火,久久不能确定下来的污染范围和程度,最终引发了全世界的担忧。
谭主联合大数据机构做了分析,推特话题#Ohio下的19701条推特,看具体议题,多在聚焦引燃有毒化学品后的风险,其中“环境安全”及“居民人身安全”的安全焦虑占比56%。
热搜背后反映的,是与民众体感截然相反的政府表态:只是燃烧后的气味有些令人不愉快而已,一点都不危险。
危不危险,数据可以很快说明这个问题。
美国政府公开了监测的指标和数据。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郑明辉对此进行了分析,他告诉谭主,数据的指标维度主要分为几大块:
总体来说,这次的测试都是一些关注度比较高、测试也比较简单的化学品,对有可能产生的、但含量相对较小的副产物,报告中全都没有体现。
化工安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宋湘玲就指出了燃烧可能产生的剧毒副产物:二噁英和光气,其中二噁英的毒性是砒霜的900倍。
这个指标,并不在检测范围之内。也就是说,选择燃烧本来就是迫于爆炸风险的下下策,在这个基础上,现在的监测也截取了部分指标,草草了事。当地政府也竟是参考这些指标,宣布了民众可以回家的决定。
与FBI处理枪击案线索的本质相似,美国政府关注的,只是快速脱身,早早结束工作。至于灾难中一个个具体的人,在承受怎样的风险,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谭主找到了一位俄州的当地人,跟她进行了交流:
这次灾害,她觉得很震惊,没想到离自己这么近,想想会有点后怕,看到周围不少人也有担心,就点外卖屯了一些水。灾后十天里,当地相关部门和学校没有发布任何通知或采取保护措施。
相应地,在社交媒体这几天最热的帖子中,就有很多类似的质问: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FEMA)到哪儿去了?
从职责上,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负责灾前、灾中和灾后的全流程。特别是在灾中和灾后,应该承担起协调救援、提供救济,包括提供援助资金的工作。
现在,已经有近1000人联名要求州长宣布联邦紧急状态,来获取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的更多援助。
为什么这次灾难没有引起联邦层面的有力行动?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本身的设置,就能说明一些问题。
目前,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已并入美国国土安全部,不再是成立之初的独立部门,这次调整是关键转折。
国土安全部是在“9·11”事件后成立的,目的,是保护美国本土的安全。
因为在安全职责上有所重叠,一年后,历史更悠久的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被并入国土安全部。
通过合并精简,看似提高了效率,但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的另一项职责——灾难应急响应,被大大削减了。打击恐怖主义,越来越受到重视。
当所谓的“安全”成为美国制度运行的最高优先级,美国民众的不安感反倒增加了。
合并后的第一年,时任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就计划把部分联邦紧急措施署的办公室缩小到原来的十五分之一。
预算,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并入后,国会削减了用于一些灾害的资金,有不少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的核心计划,都遭到了取消。
对于这样的变动,后果是惨痛的。
就在两年后,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对于这样一场夺去了上千条生命,导致数十万人背井离乡,造成数百亿美元的损失的灾难,本该承担灾情救援工作的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这时已经基本失去了反应能力。
当时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的负责人甚至犯下过这样的错误:因为不知道新奥尔良的会议中心安置了数千名撤离人员,没有准备足够的食物,造成救援受阻。
今天的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面临的困境依旧如此。
一方面,对于拨款救助俄亥俄州类似的事故,特别是在要不要花更多钱在环境问题的救济上,国会中有不少反对的声音,称美国已经突破了债务上限。另一面,F-22战斗机打下一枚无害“气球”的花费,就有40万美元了。
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当美国在国际上四处“伸手”去解决所谓的“安全”问题,美国人真正的安全,反倒成为了美国决策与管理的盲点。留下了一座座不被关心的“空城”,又有什么价值呢?
责编:卢思宇
推荐
- 致命的美式安全丨火车脱轨爆炸 枪案此起彼伏,美国安全观已脱靶
- 规范手机预置软件势在必行:快播
- 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开幕 传承发扬东坡文化 环球看热讯
- 弱冷空气继续影响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多阴雨雪天气:每日报道
- 联合国宣布为18国拨款2.5亿美元用于抗击饥荒和应对紧急情况
- 全球观点:智利中南部多地森林火灾已造成约43.6万公顷森林被毁
- 世界新消息丨国际能源署署长称欧洲明年冬天将更加艰难
- 荷兰驻圣彼得堡总领馆将临时关闭-全球热头条
- 世界焦点!土耳其被控参与建造劣质建筑物的嫌疑人已达400人
- 泰晤士报:埃利奥特基金为曼联竞购方提供融资服务
- 世界观焦点:联合国宣布拨款2.5亿美元帮助19国脆弱人群应对饥荒等多重危机
- 土耳其官员:地震已在土造成逾4万人死亡
- 证监会通报2022年案件办理情况:资本市场生态持续净化
- 观点: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将开始接受临终关怀
- 支持队长!切尔西球迷高歌阿斯皮利奎塔之歌:他赢得了一切-世界热议
- 天天信息:湘潭北站在哪里_湘潭北站
- “美国小哥”聂子瑞:我是老外,但我不见外
- 宁夏一季度开工重大项目达1313个|全球焦点
- 全球即时看!奋进的春天|活力释放 消费市场春意浓
- 奋进的春天|聚焦“八大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世界热门:奋进的春天 | 大江苏按下春耕“启动键”
- 【地评线】飞天网评:用“建设之笔”绘就乡村和美新画卷
- 嗓子痛咽口水都痛吃药好不了_嗓子痛咽口水都痛怎么办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3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
- 剪纸玩出新花样 新疆非遗传承人“圈粉”年轻人
- 每日快报!专访吴杰庄:以香港金融科创促进中外贸易互通
- 【非遗之美】羊皮卷上的新疆画
- 全球动态:台湾父子接力木球运动:打开两岸民间交流的一扇窗
- 【全球独家】开闸放水保春灌、采用施播一体机……春耕关键时期各地抢抓农时保生产
- 热评丨“小修小补”正回归 城市管理“绣好花”-天天微资讯
- 天天观点:【两会声音】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庄紫祥:希望推动内地企业以人民币计价在港交所上市
- 【情牵两岸】台青史家怡:只要努力,在大陆一定能成就梦想-全球新动态
- 全球聚焦:“通关”后香港鲜肉消费需求上升 内地供港物资充足
- 天天微动态丨人流物流加速回暖 “流通”大数据折射中国经济活力
-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官网_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当前速读
- 焦点简讯:外交部发言人:奉劝美方为维护本国人民和外国在美公民的生命权做点实事
- 24小时不间断搜救,为那一丝生命的希望:今日最新
- “中国广阔消费市场带来良机”——一位伊朗外商眼中的中国机遇:快资讯
- 英国《金融时报》:欧美新干预主义将威胁全球贸易-世界快资讯
- 全球“海淘”者何以首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
- 天天微速讯:马萧林:保护红色遗产 凝聚奋进力量
- 全国政协委员施大宁: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全球资讯
- 全球滚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
- 全球速递!马克龙称欧洲持久和平离不开俄罗斯:这是现实
- 加拿大一高速公路发生车祸 致三人死亡
- 四川新闻联播丨曹天兰代表:构建全国安全稳定的燃气轮机产业链-世界热资讯
- 美国田纳西州警察暴力执法案首次开庭 5名涉案前警察均不认罪
- 今日热闻!外媒:美副总统哈里斯称,打算在2024年与拜登继续搭档竞选
- 即时:消息人士:特朗普下周将前往俄亥俄列车脱轨事发地
- 土耳其内政部长:地震在土造成3.9万余人死亡
- 今日关注:意利咖啡首席执行官:中国咖啡市场蓬勃发展
- 全球热资讯!伊拉克军方击毙IS组织一名“危险头目”
- 叙利亚中部一城镇遇袭53名平民死亡:环球简讯
- “走进区域看发展”网上主题宣传先导片在渝发布
- 环球最新:【国际漫评】这是“令人兴奋的时刻”?
- 美国又现枪案悲剧!3岁男童意外开枪击中自己身亡
- 法国电力公司2022年净亏损179亿欧元
- 微资讯!新华时评:美政客炒作“中国威胁”是“贼喊捉贼”
- 洛克希德马丁(LMT.US)获得美国海军价值11亿美元合同
- “新时代新机遇——跨国企业在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展现各领域外资外企在沪蓬勃发展
- 观天下!韩媒:韩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国会逮捕同意流程启动
- “中国周”活动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举办
- 奋进的春天|快起步 忙生产 云岭“三农”拎稳幸福的菜篮
- 【天天新要闻】联合国专家看好中国旅游业强势反弹 UN expert believes a strong recovery in China's tourism
- 美称首批在驻德美军基地接受训练的乌军士兵已完成训练-环球关注
- 世界最资讯丨海陆空全方位监控 起底美对华监控“黑历史”
- 热点在线丨美国劳工部发现100多名童工在肉类加工厂从事高危工作
- 奋进2023|优化五大政策组合 推动经济工作稳中求进|世界即时
- 美国一小镇一天内接连发生枪击案 共致6死1伤|世界热头条
- 天天观天下!给男孩取什么名字好?
- 美国密西西比州发生连环枪击事件致6人死亡-最资讯
- 芝加哥农产品期价17日涨跌不一 天天简讯
- 美国“泄毒”事件危害有多大?:热点
- 环球热推荐:土耳其中部城市火灾致7名地震灾民死亡
- 新动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见德国外长
- 天天快播:美国密西西比州发生枪击事件 6人中枪死亡
- 巴基斯坦卡拉奇警察部门一栋大楼遭袭 致20多人死伤
- 保加利亚警方在一卡车中发现18名非法移民死亡
- 土耳其副总统发表声明介绍地震救灾工作进展
- 楼市“暖意”初现(锐财经)|天天快消息
- 利是封的“新生之旅” 全球快播
- 青海组建校外教育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
- 速看:qq空间皮肤怎么弄_qq空间皮肤怎么弄成棕色
- 天天热资讯!油菜花朝气蓬勃惹人爱 雨水前后报春来
- 英国苏格兰邓迪机场因工人罢工关闭
- 印尼马鲁古省附近海域发生6.6级地震
- 美国莫德纳公布mRNA流感疫苗中期试验结果-当前观察
- 天天新动态:中国游客重返国际旅游市场 为世界经济回暖添动力
- 美国再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 距俄亥俄州火车事故不到两周_看点
- 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会见霍尼韦尔公司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彭睿仕 天天快看
- 俄外交部就马航MH17坠机事件召见荷兰大使 当前信息
- 韩检方提请批捕最大在野党党首,总统室回应:无任何立场
- 环球今亮点!美国枪患再酿悲剧 3岁男童误开枪自尽
- 观点:俄媒:普京称俄气天然气储量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天文数字”
- 【环球速看料】西班牙行政律师群体与司法部门谈判未达成协议 维持无限期罢工
-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实施-全球最资讯
- 每日热闻!自制眼罩
- 俄亥俄“毒列车”事件近两周后,共和党人致信拜登要求解雇交通部长-全球信息
- 世界观焦点:最新民调:76%的俄罗斯民众表示信任普京
- 韩国计划今年11月发射首颗侦察卫星,增强太空侦察能力
X 关闭
政策法规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