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经济  > 正文

“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致敬阿特伍德:她的作品拓展了写作的边界|全球快看点

日期:2023-03-31 19:43:40 来源:澎湃新闻网

“倘若年轻人不再对文学抱有兴趣,作家的作品也将不复存在。但只要我们继续阅读,那些数千年以前的声音就会持续向我们发声,如同他们仍与我们处在同一时空,就像我们的邻人一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31日,“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获奖作家阿特伍德通过远程视频向中国的青年作家们讲述了写作的意义。

该活动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写作中心联合主办,自2016年创立以来,不分国度、不分种族,一年一届致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对文学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倾心关注人类的爱、困境、理想的作家。

致敬词称,阿特伍德女士以非凡的睿智照见人类意识的盲区。她的书写集诗性、批判、反思于一身,深刻洞悉人类的历史,预见世界的未来。她的作品不断拓展着写作的边界,丰富着人类对于女性、暴力、文明等议题的认知。她始终关注人类生存的境况,反抗占据支配地位的文化与观念所形成的压迫。她超越性的目光,强有力的声音,精妙的叙事,让那些被障蔽的显形,被埋葬的破土,被遗忘的铭记。

阿特伍德通过远程视频向中国的青年作家们讲述写作的意义。

阿特伍德通过视频发表了获奖感言,“这是一份尤为特别的殊荣,因为它的终审评委是一群年轻的创意写作系的学生。”她说道,写作能跨越遥远的距离,又能从过去抵达现在,从现在前往未来。“我们期待这样的未来,人类仍在其中保有一席之地,而这些未来的人们,依然具有阅读的能力。写作如何能够这般跨越时空?唯有通过年轻的后来者。”

在演讲中,阿特伍德重申了写作的意义,“许多可敬之人对我们心存疑虑:对于我们讲述的一切,他们并非总是持欢迎的态度,因为我们的讲述往往与两个主题相关,即人类的情感和人类的行为。而这两个主题之所以让人不安,是因为它们并不总是正向的。于是,身为讲述者的我们,可能引发某些不快。在岁月的长河中,来自不同国度的许多作家都曾为此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当然,并非每个创作者都要面对同样的问题,但为了创作出坚实、有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身为写作者的我们必须接受的可能的选择。”

她强调作家的责任,“尽管如此,身为写作者,我们坚持呼告。我们在这世上巡游。我们倾听,我们体察。我们吟唱诗歌,我们叙说故事。我们是各自时代的见证者。”

阿特伍德1939年出生于渥太华,加拿大女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国际女权运动在文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诗歌重要作品有《圆圈游戏》(1966)、《那个国度里的动物》(1968)、《诗选》(1976)等。1985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发表幻想小说《使女的故事》令她一举成名 ,获提名普罗米修斯奖和星云奖,以及英国文坛最高荣誉布克奖,成为20世纪最经典的幻想小说之一。她曾四次提名英国布克奖,2000年终于以小说《盲刺客》摘得这一桂冠。2008年她获得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2017年获得卡夫卡文学奖和德国书业和平奖 ,近年来她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之一。2019年以小说《证言》再度获得布克奖。

“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之致敬人物”是由五位作家、教授和专家从世界各国的作家和诗人中推选出他们最为喜爱的三位文学大家,之后由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为主的21位青年作家、诗人、大学生们进行讨论和终评并最终确定一位致敬人物。该奖评委由热爱文学的21名青年作家、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组成,评选的标准既考虑到作家终身、整体的文学成就,还包括其作为知识分子对本国读者和国外读者心灵与生活产生的影响。

在今年的典礼上,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指出,获奖作家需要在中国至少出版过两部作品。“我想这意味着获奖作家的作品在国内,在文学圈内外都有了很好的接受和口碑。一直以来,我们都很热爱那些能够跨越地域差异,激发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我们所思考的也是世界文学的种子怎么样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跟中国文学交相辉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它的发生和成长,也映照出了当代外国文学在中国接受的过程。”

作为二十多年来与阿特伍德合作最多的中国出版社的代表,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黄昱宁受阿特伍德委托代为领奖。她介绍道,从《可以吃的女人》到《盲刺客》,以及近几年大热的《使女的故事》和续作《证言》,此前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大量阿特伍德虚构作品,未来还将向中国读者进一步呈现其非虚构和诗歌创作。

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自2016年创立以来已经举办过三届,今年是第四届。前三届致敬人物分别是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瑞典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和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三位作家都曾亲自来华参与盛典仪式并发表演讲。

《使女的故事》和续作《证言》

附:历届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致敬作家

2016年,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成为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首位致敬人物。他在演讲中称,很荣幸成为“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的第一位获奖者,“我希望我的文学作品能够为加强世界上两种最为繁荣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传统与犹太文化传统之间意义深远的深入对话做出贡献。让我的译作,让你们今天友好给予我的这一温暖人心扉的国际文学奖,成为位于亚洲东部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与同一大陆上最西端的一个小国之间的一份建筑材料。”

瑞典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曾在20世纪80年代两次造访中国,与巴金、艾青、丁玲、王蒙等著名作家交流。2012年,他的长篇小说总集《失忆的年代》被翻译介绍到中国,2017年,因其“在失忆的年代写下思想深刻的悲悯独白”被授予第二届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年度致敬人物。

2018年,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因领取第三届21大学生国际文学盛典年度致敬人物首次访问中国。他说:“这项活动终于把我和我太太带到了你们这片伟大非凡的国土上,我从心底里感谢你们。”他表示,当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他们与自己笔下的人物独处,与自己的故事独处,终获公众认可的时刻,于作家而言是一个大喜的时刻,更何况这样的认可是中国人民大学这种知名学府授予的。活动现场,麦克尤恩还以“数字革命”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他谈到,今天我们尚处在数字革命的初级阶段,也许历史刚刚完成了第一章。接下来的章节会更加深刻地影响我们如何理解自身的人性,进而影响我们的文学和所有的艺术形式。

责编:张靖雯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