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赛场外中国青年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日期:2022-03-02 06:56:43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北京2022年冬奥会恰逢中国春节,群众冰雪热情高涨,对这场在家门口举办的体育盛事关注度持续升温。冰舞、空中技巧、雪上技巧、雪车等一系列冬奥冷门项目走入大众视野,随之一起出圈的还有法语播报。有网友直呼:追完整个冬奥赛事后,满脑子都是“Mesdames et Messieurs”(女士们先生们)。

奥运会颁奖仪式由法语、英语和主办国语言三语依次播报。法语是奥运会的第一播报语言,北京颁奖广场的法语播报员邹文瞻向大家揭秘赛场外麦克风前的播报故事。

厚积才能薄发

2005年,刚上幼儿园的邹文瞻在妈妈陪伴下踏入深圳第一个奥运比赛标准的休闲冰场学习溜冰,这位南方小姑娘初次邂逅冰雪运动。17年后,在国际关系学院法语系读大三的邹文瞻报名参加冬奥法语播报员的招募,年仅20岁的她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成为团队里年纪最小的成员。

回顾本次顺利入选的原因时,邹文瞻谦虚地归结于“可能比较幸运吧”,其实这份“幸运”离不开平日的沉淀积累。从大一起每天早上坚持法语晨读、平时积极参与校内法语的配音比赛、每次朗读法语时都自带气场、参加奥组委招募面试也仅当是次绝佳的练习,这或许才是让她从师哥师姐中突出重围的真正秘诀。

去年10月中旬参加面试,11月初得知入选,12月开始播报培训,此时距北京冬奥会开幕仅剩两个月。邹文瞻在入选前没有任何播报经验。作为第一官方语言,法语是颁奖仪式中的“第一声”,法语播报员对全场节奏的把控、对仪式能否顺利进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同团队的中播和英播均是专业出身,这让身为新手的她倍感压力。

为了不拖团队的后腿,邹文瞻在课下争分夺秒向专业播音水准看齐:期末考试周延考一周参加冬奥集训,从理论开始夯实基础,珍惜每一次训练机会;反复收听往届冬奥会的法语播报,找自身与标准语音语调间的差距并进行调整;向团队里的中、英播老师们请教专业的发音技巧,让自己的情绪更加饱满;每天对试播录音进行复盘,请学校的法文老师进行纠音,不断靠近母语者发音力求完美。 一步一个脚印,邹文瞻的播报业务能力逐步提升。

当首金遇到首秀

北京颁奖广场的播报任务全程在“冰立方”和“鸟巢”中间第三层的控制塔内进行,播报员们通过“上帝视角”见证了许多感人瞬间:嘉宾颁发奖牌时的真切祝福,运动员们拿到奖牌时的兴奋和唱国歌时的热泪盈眶。每每这时,她表示自己情绪也会随之一同起伏。

2月6日晚8时,中国队获得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项目金牌的播报在北京颁奖广场进行。“Médaille d’or et champions olympiques,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 !(中国队获得金牌和奥运冠军!)” 邹文瞻清脆的声音在北京颁奖广场上空回荡,传向世界。

首金当晚颁奖仪式后,邹文瞻得到了同组英播和中播老师的一致肯定,夸赞她道“这是演练以来最富有感情的一次播报,特别接近专业播音员!”

邹文瞻告诉人民网,尽管在前一天观看直播见证了中国首金的诞生,但当亲自播报中国队夺冠时,心情还是非常激动。“太幸运了!这是我们整个北京颁奖广场的首秀也是我的首秀。在首秀上就能有机会为我最喜欢的队伍、最喜欢的项目播报,我真的非常开心,非常骄傲!”邹文瞻补充道。

冬奥让我看到更多可能

邹文瞻坦言,此前对自己的评价是“内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因此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去做研究和翻译类的幕后工作。但这次冬奥播报经历和同组专业播报员的鼓励让她看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现在我觉得,将来去学习播音主持专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邹文瞻说道。

谈到这次冬奥播报法文的感受,邹文瞻字里行间都是感谢,“圆满完成冬奥播报任务,要感谢我的父母和老师们,这离不开他们在我背后的关心与支持。但我最想感谢的是祖国的强大,让我有机会并如此幸运地参与到这场盛事中。” 

邹文瞻通过不懈努力,整个冬奥播报零失误。中国队在北京赛区获得的全部5枚金牌和1银1铜奖牌的喜讯均通过她的话筒传向世界。

冬残奥会继续传递中国声音

冬奥法播任务已圆满收官,但这位“零零后”姑娘的冬奥播报征途仍在继续。

2月26日,邹文瞻进入延庆赛区闭环,她将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承担英文播报任务。与法播相比,英播需要同时负责读颁奖嘉宾以及运动员名字的播报;同时,残奥时长较短,因而分配到每天的任务量也就更大;此外,英语在国内的普及程度更高,意味着更不允许出错。面对新一轮的挑战,虽略感压力,但有了此前的冬奥播报经验,这一次的邹文瞻更显从容。

接受人民网采访时,邹文瞻透露她最近正在加强英语的听读训练。此外,为了保证发音准确,接下来她还准备像英专生一样重新复习英语音标,力求在冬残奥会上为大家呈现同样精彩的英播。邹文瞻希望以此方式向北京冬残奥会获奖动员们表达来自中国最真挚的祝福,继续向世界传递好“中国声音”。

(责编:高歌、常红)

责编:海闻

标签: 赛场外中国青年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推荐